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与学术贡献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早年赴美留学,在粒子物理、场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其中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公认为现代物理学基石之一。1957年,他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学术成就与学科影响
杨振宁在一维量子多体问题中推导的杨-巴克斯特方程,推动了统计物理和低维量子理论研究,并促成量子群这一数学新领域的兴起。他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对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研究为后续理论探索提供了重要框架。
心系家国与科教事业
杨振宁自1971年首次访华后,持续推动中外学术交流,资助科研人才,并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筹建与发展倾注心血。1999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期间,他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中国科教事业实现强国目标。
晚年思想与精神传承
2021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学术研讨会上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总结毕生追求,呼应挚友邓稼先的期许。他强调中华文化血脉的传承,并表达培养未来物理学领军人物的愿景,为其科教事业奔走的一生画下圆满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