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419 从「打倒学阀」到耆绅退场:北伐战争前后的江苏政潮

所属专辑: 忽左忽右
主播: JustPod
最近更新: 2天前时长: 01:04:34
忽左忽右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江苏教育会历史背景

# 学阀概念起源

# 江苏士绅政治影响

# 北伐时期江苏政局

# 联省自治运动发展

# 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

# 职业教育与革命冲突

# 学生反学阀斗争

# 直系控制江苏政权

# 国民革命对江苏冲击

江苏教育会的崛起与学阀概念的起源
江苏教育会作为清末民初江苏政教领域的核心组织,由张謇、黄炎培等人主导,其历史背景与日本传入的“学阀”概念紧密关联。学阀概念在国民革命时期被用于批判黄炎培等职业教育倡导者,其起源可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群体的权力话语争夺。
士绅群体与直系军阀的共生关系
江苏士绅群体通过“申军政权”模式与直系军阀形成政治平衡,强调“苏人治苏”的地方自治原则。直系控制江苏政权期间,士绅群体通过军民分治维持教育、水利等领域的实际控制权,成为北洋时期江苏政局稳定的关键力量。
联省自治运动与北伐冲击
1920年代联省自治运动在江苏表现为“苏舍集团”的省治实践,试图通过三省联合实现东南和平。北伐时期江苏政局剧烈变动,国民革命对江苏冲击体现在孙传芳势力的溃退及国民党党部对教育系统的清洗,导致传统士绅与军阀共治模式的瓦解。
职业教育理念与学生运动的冲突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念主张“读书即爱国”,与国民革命倡导的“反帝反军阀”动员形成直接对立。学生反学阀斗争在1927年达到高潮,江苏教育会被改组为江苏教育协会,反映出革命派与传统教育精英的意识形态冲突。
士绅群体的退场与历史转型
北伐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党治体系取代北洋时期的法团政治,江苏士绅政治影响逐渐消退。尽管士绅群体在县级层面仍存余力,但1930年代后伴随社会变革与阶级重构,传统士绅阶层最终在1949年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评论2条评论
152xxxx3271

152xxxx3271:这种东西就算你把那个时代每个时刻都了解了。又有什么用。清华毕业就研究这种东西吗?国家为什么要养这样的一个群体,真是不能理解。把那些钱投入到科技,军事上不好吗?

1天前
克勤

克勤:吕特令人作呕的政客

1天前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