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型胖瘦与气血状态密切相关。气血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础,不胖不瘦的体型表明气血充足。气虚易导致肥胖,表现为气化功能弱、脂肪代谢差;血虚则引发消瘦,需通过补血调理。
肥胖分为气虚、阳虚、痰湿、湿热四类。气虚者需增强气化功能;痰湿和湿热体质因气机受阻,需疏通痰湿或化解湿热;阳虚者需温补阳气。自测气虚可通过舌体胖大、齿痕等体征判断。
清心静站:通过站桩等方法减少思虑,缓解心虚导致的气虚。
健脾益气粥:太子参、山药、莲子与粳米煮粥,可健脾养心、补气清火。
穴位熏酒:熏灸脾俞、足三里、气海、膻中等补气大穴,结合拍手、泡脚等方法,促进气血循环。拍手提振阳气,泡脚温暖阴血,平衡整体气血。
极胖者以补气为主,结合体质分类调整;极瘦者需补血养血。日常可通过饮食、穴位刺激和生活习惯(如静站、泡脚)综合改善气血状态,逐步达到健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