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期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其专机选择了一条异常飞行路线。与以往穿越欧洲的常规路径不同,此次专机沿地中海飞行,避开法国、西班牙领空,绕道直布罗陀海峡。这一调整源于国际刑事法院针对内塔尼亚胡发出的国际逮捕令。尽管美国、以色列并非罗马规约缔约国,但巴勒斯坦作为缔约国使得国际刑事法院有权介入相关案件。以色列担忧飞越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领空时可能面临专机迫降及逮捕风险。
欧洲国家对国际逮捕令的执行态度成为关键变量。尽管法国表示允许以色列专机飞越领空,但内塔尼亚胡仍主动规避风险。此举凸显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对以色列的潜在威慑力,也暴露西方国家在司法执行上的双标行为。例如,国际刑事法院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逮捕令曾被西方施压执行,但对以色列的同类案件却未采取行动。
国际刑事法院因坚持对内塔尼亚胡的调查而遭受美国制裁,包括冻结法官资产、限制美元交易等。为应对压力,该法院甚至提前发放2025年全员工资以规避资金风险。尽管国际道义与规则对强国的约束力有限,但以色列的飞行路线调整表明,国际规则的象征性威慑仍能迫使强国采取风险规避措施。这一事件进一步揭示了国际秩序中权力与规则博弈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