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仲尼)在游历楚国时,途经一片树林,偶遇一位驼背老人正用竹竿捕蝉,动作娴熟如拾取物品般轻松。孔子惊叹其技艺,询问其中诀窍。驼背老人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捕蝉技巧训练法:通过竹竿累丸练习提升稳定性,当能累叠五枚圆丸而不坠落时,捕蝉便如探囊取物。他强调,练习需循序渐进,从累两丸到五丸,逐步减少失误率。
老人进一步解释,成功的核心在于蝉翼目标锁定与专注训练方法。他形容自己捕蝉时身形如树桩般稳固,手臂如枯枝般静止,即便天地广阔、万物繁杂,眼中仅存蝉翼,不被外界干扰。这种极致的专注力,使得所有动作精准无误。
孔子由此领悟到“用智不分,乃宁于神”的道理,并以此教导弟子:心无旁骛、专注至一,是技艺臻于化境的关键。驼背老人通过竹竿累丸练习与蝉翼目标锁定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排除杂念、凝神聚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