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贸环境波动的背景下,上海通过优化外资本地化布局和供应链本地化调整,为外企提供稳定投资环境。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在浦东新增生产线,其产能提升70%,展现了外资深耕中国信心。企业依托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和消费升级趋势,将中美贸易摩擦应对转化为业务拓展机遇,例如法国路易达孚集团聚焦绿色能源与数字化转型领域。
上海外贸增长韧性持续显现,2023年进出口额达4.27万亿元,中间品占比85%凸显供应链优势。面对中美关税博弈,企业与美方采购商协商关税成本分担,政府通过外贸专班制度和保企业政策提供支持。月星集团等零售企业设立外贸产品展销中心,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拓展,缓解外部市场压力。
上海凭借政策供给优势,如科技人才储备和综合成本竞争力,为外企提供战略敏捷性支撑。德国马勒集团通过本地化布局优化,将供应链冲击转化为转危为机的发展机遇。多方协同下,上海正以改革开放优势和治理现代化能力,巩固全球供应链枢纽地位,为外资企业抵御风浪提供确定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