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地铁九号线和十一号线因高峰时段“板凳族”现象引发争议。部分长距离通勤乘客携带折叠椅、马扎等占用车厢空间,存在通勤安全隐患。为此,地铁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劝导和柔性执法,引导乘客收起折叠椅站立乘车,多数乘客表示配合,但规则模糊问题仍未解决。
争议焦点围绕折叠椅使用规范展开。支持者认为超长通勤需缓解疲劳,反对者则强调折叠椅安全隐患可能影响疏散效率。现行上海地铁乘客守则未明确禁止折叠椅,导致治理依据不足。深层矛盾源于地铁规划滞后问题,沿线人口密度远超设计预期,高峰时段沙丁鱼式拥挤成为常态。
为解决九号线高峰拥堵和十一号线通勤难题,专家建议借鉴十六号线大站车模式,通过高峰时段增开班次缩短间隔。城市治理需在保障通勤安全和缓解打工人负担间寻找平衡点,以精细化措施破解地铁规划滞后与人口增长间的矛盾,体现超大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