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地铁九号线、十一号线的“板凳族”现象引发争议。部分乘客因早高峰车厢拥挤、通勤时间超长,携带折叠椅占据车厢空间,存在地铁使用板凳隐患。相关部门通过柔性执法集中整治,劝导乘客收起板凳,但规则模糊争议仍未解决,现行乘客守则未明确禁止折叠椅,导致治理依据不足。
争议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轨交规划滞后矛盾。郊区线路沿线人口密度远超早期规划,超长通勤与高峰拥挤成为常态,迫使“板凳族”选择无奈之举。除集中整治外,需从优化运营入手,例如借鉴十六号线大站车试点推广经验,通过加密班次、缩短发车间隔缓解压力。
治理需平衡安全与需求,既要严守公共安全红线,又需以精细化措施改善通勤体验。如何兼顾效率与人性化,成为考验超大城市治理智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