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新规实施后,未明确标注3C标识的充电宝被禁止携带乘机,引发公众对废旧充电宝去向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多个小区垃圾箱房未设置专门回收点,居民对充电宝属于有害垃圾或可回收物的分类存在认知模糊,部分回收平台也暂未开放充电宝回收服务。
从技术层面看,充电宝的塑料外壳、电路板及锂电芯中的贵金属具有回收价值,但拆解流程复杂。专业企业需通过专用破碎设备处理锂电芯以防止爆燃风险,但高成本导致多数企业不愿设立独立拆解线。上海某环保企业通过整合电池芯破碎资质,每月处理超万件废旧充电宝,但仍面临社会回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绿容部门建议市民将废旧充电宝暂投有害垃圾桶。业内人士呼吁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回收体系,包括明确制造商责任、增设社区及公共场所智能回收设备等。构建从回收到材料再生的闭环,不仅关乎城市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更是践行循环经济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