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叶的起源存在多种学说,包括神农氏发现茶叶传说、西周茶叶纳贡记载及秦汉茶具考古证据等。狭义茶叶可能起源于药用,而广义茶饮涵盖多种植物叶子。尽管早期文献提及茶,但古代茶具演变过程显示,春秋战国至汉代茶具并不普及,饮茶真正流行始于六朝时期,即六朝饮茶普及发展阶段。
茶叶在中国古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游牧民族饮茶需求形成刚需。游牧部族因饮食结构依赖茶叶解油腻,而江南地区的地理条件支持茶叶大规模生产。茶叶成为贸易刚需后,通过丝绸之路茶叶贸易和陆上商路,成为农耕社会与游牧民族经济互动的纽带,甚至替代了丝绸、陶瓷等奢侈品的贸易地位。
宋朝时期,宋朝茶叶贸易价值进一步凸显。茶叶因其轻便、高附加值和不可替代性,成为对外贸易的核心商品。相比之下,粮食、牲畜等因运输限制难以形成规模贸易。中国通过控制茶叶和铁器等刚需产品,强化了对周边民族的经济影响力。然而,随着茶树种子外流至印度等地,中国逐渐失去茶叶贸易垄断地位,这也成为古代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
茶叶的对外贸易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需求的深刻关联。从早期药用、礼器到后期全民饮品,茶叶的历史演变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