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装置应用分析
漏电保护装置通过动作跳闸防止电击事故,其判断依据为设备状态:正常带电下人体接触属直接接触电击(如触碰配电箱接线柱),故障漏电状态则为间接接触电击(如手持工具绝缘破损)。需区分两种状态,漏电保护装置对故障状态的间接接触电击更敏感。
电击分类及判定
电击按人体接触方式和电流路径分为单线电击(人体与地面形成回路)、两线电击(双手接触不同电位导体)及跨步电压电击(地面电位差导致)。单线电击危险程度与电压、地面状态相关,两线电击取决于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跨步电压电击多发生于雷击或导线接地故障区域。
电伤类型及特征
电伤包括电弧烧伤(弧光放电导致,高压更危险)、电流灼伤(I²Rt公式计算热量)、皮肤金属化(金属微粒渗入)、电烙印(永久性斑痕)、电气机械性伤害(肌肉收缩致骨折)及电光眼(紫外线等光辐射)。电流灼伤需电流通过人体,电弧烧伤与电压密切相关。
案例分析及真题解析
历年真题重点考察间接接触电击的判定(设备故障状态)及电伤类型识别。如漏电工具绝缘破坏、短路导线金属飞溅等均属间接接触电击或特定电伤(如电弧烧伤)。需区分电烙印与普通烫伤,注意术语准确性(如皮肤金属化强调微粒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