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可靠性设计原则是保障设备安全的核心,需考虑组件与外界环境(如震动、温湿度)的兼容性,并采用冗余性设计原则,通过关键组件或子系统的加倍冗余,确保单一组件失效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共音失效指由共同原因导致的多设备同时失效,例如未接入电源的多个设备故障;共模失效则是不同原因引发相同故障结果,如电动机因缺电或轴承卡死均无法运转。设计时需通过多样化方案规避这两类失效模式。
机械维修性设计要求强调设备故障后的易检性、可达性及标准化。维修点需避开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零部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可提升维修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安全防护装置分类包含防护装置、保护装置及补充措施。防护装置需满足抗破坏性、不增加附加危险等防护装置技术要求,如固定式、活动式、连锁式装置需通过唯一通道设置、防拆卸设计及安全距离控制实现有效隔离。
本质安全设计措施通过改变机器设计或工作特性消除风险,例如采用安全电源、优化结构强度。真题分析表明,本质安全设计是历年考试重点,需区分其与间接防护措施(如急停装置)的差异。
真题示例进一步验证了核心考点的应用场景,例如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需排除多样化设计的干扰,安全防护装置的封闭性选择需覆盖全方位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