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胖都来"因名称与河南知名商超品牌"胖东来"高度相似引发商标侵权争议。浙江企业解释"胖"象征富足,"都"取自董事长姓氏,但律师指出其名称读音、字形与"胖东来"近似,易造成品牌混淆消费者影响,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禁止攀附商誉的规定,且商标侵权法律界定核心在于是否导致公众认知混淆。
事件发酵后,河南商业协会秘书长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指出模仿品牌名称可能损害正品商誉。此前河南法院曾处理过类似案件,判决山寨啤酒企业赔偿胖东来200万元。律师侵权判定标准认为,即便以姓氏为由解释,也无法排除攀附胖东来品牌争议的主观意图,法律层面难以成立。
网友对胖都来开业事件态度分化:支持者认为企业有自主命名权,反对者则类比"康帅傅"等山寨案例嘲讽。争议焦点还涉及明星商业合作争议,部分明星因发布祝贺视频后删帖致歉,称未收取费用但引发误解。舆论普遍质疑其商业模式模仿界限,认为蹭流量行为可能适得其反。
法律人士建议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注重自主创新,避免使用易引发品牌混淆的名称。河南胖东来的成功源于商品质量、员工福利等差异化服务,这些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营理念可被自由学习。事件反映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双刃剑效应:既加速品牌曝光,也快速放大山寨行为的舆论反噬,倒逼企业专注核心竞争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