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港口服务费升级背景
2025年4月,美国以301调查为由,对中国造船及海事物流领域实施限制,计划分阶段加收港口服务费。2026年10月14日,美方正式启动第一阶段征收,将外国船舶分为三类:中国建造运营的船舶收费最高,非中企运营的中国建造船舶次之,其他船舶不受影响。例如,一艘中企运营的中国建造货轮单次赴美需支付420万美元港口费,全年费用或达1.5亿元。
中国反制措施与扩大化影响
为回应美方制裁,中国同步启动对美船舶加征港口服务费,并新增三项政策:明确收费细则、启动航运产业链安全调查、制裁韩国韩华在美子公司。韩华因参与美韩造船合作方案(MASGA项目)成为目标,显示冲突已波及第三国。此外,中方政策覆盖美资参股超25%的船舶,涉及全球16%成品油轮、14%液化石油气船等,打击面显著。
造船业与稀土技术博弈
造船业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柱,美方制裁引发中方强烈反应。同时,中国严格管控稀土技术出口,涵盖开采、冶炼、分离到磁材制造全流程,限制学术交流及数据外流。稀土中的重稀土(如氧化铈)是芯片抛光工艺的关键材料,而美国重稀土储量近乎为零,依赖进口。中国技术垄断使美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国产替代,其本土提纯技术纯度低、成本高,面临环保与产业链短板。
美国稀土供应链困境
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稀土相关产品约1.17亿美元,占其总需求的70%。尽管美国轻稀土储量占全球9%,但缺乏重稀土资源与先进提纯技术。例如,美国企业MP Materials采用传统酸碱法,纯度仅达99.9%,远低于中国五级串级萃取技术的99.999%。若中国断供,美国需高价转向缅甸、澳大利亚采购矿石,但冶炼技术瓶颈仍将制约其芯片、军工等高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