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地刷疫情动态、匆忙转发捐款募资信息、不信任官方信息、谣言又造成人心惶惶…… 当不安和恐惧一次次袭来,也许你不止一次在心底发问: **我能做点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非得做事”的焦虑。 ** 立即回答它,就只是在用更多的焦虑来火上浇油。 如果你是基于脑中预演的灾难或“幸存者内疚”想要做点什么,只会为自己和他人制造更多不安。 要意识到: 不是我处在危险里,而是危险在我恐惧的目光里。 所以,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一次深呼吸,反过来问: 我能“不做”或“少做”点什么? 混乱当前,宜做减法,少即是多—— 减少“非得做什么”的强迫性思维 减少以关注疫情为借口,冠冕堂皇地拖延 减少刷新闻的频率 减少对信息条件反射式的好恶评判 减少下意识地皱眉和肌肉紧张 …… 如果非要“做点什么”,那我们每个普通人最需要做的就是—— 不断从爆炸的信息中 回到当下 与各种想法和情绪 和平共处 你会悚然而惊:过去一次次对无法呼吸的恐慌,错过了多少个值得珍惜的呼吸着的当下。 回到当下,并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隔岸观火,不是消极避世,不是硬要说岁月静好。疫情是现实,当下大部分人并没有生病,也是现实。 回到当下,不是要对抗或逃避焦虑和恐慌,也不是要强行清除某些想法,而是踏入一种更清醒的意识,成为无边无际的容器,欢迎一切”负能量“,允许它们的发生,接纳它们的自由来去。 当你停止做出由恐惧驱使的一大堆忙乱的行动,你会自然而然地,去从事用爱驱动的、极少奔忙但极有帮助的事情。 譬如冥想,就是暂停刷手机、不断回到当下、容纳所有想法和情绪的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