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围绕《苏北人在上海》一书的出版背景展开,探讨“苏北人”作为被建构的身份在上海历史中的特殊性。达西作为野人出版品牌的营销编辑,解释品牌名称源于“理解他者”的理念,强调通过阅读建立对多元群体的认知,呼应“他者关注与自我审视”的对话主题。
书中指出,“苏北人”概念是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与族群理论中的边缘化群体研究相契合。苏北方言的模糊边界和地域歧视现象,反映了移民群体融入城市时的身份困境。例如,扬州、盐城等地的移民在上海被统称为“苏北人”,但其原生地内部的文化差异被忽视,形成文化认同的割裂。
对话延伸至上海移民历史与城市史研究的关联。苏北地区的经济衰落与大运河功能变迁、黄河改道等历史事件密切相关,而上海作为移民城市,其文化融合过程也重塑了“苏北人”的符号意义。当代年轻一代对“苏北人”标签的钝感,侧面体现社会阶层流动对身份建构的消解。
出版行业的现状成为另一焦点。野人品牌通过女性主义、法国史等多元选题传递“关注他者”的价值观,而营销编辑的角色被类比为“产品经理”,需平衡内容深度与传播策略。讨论提及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体验差异,以及独立书店面临的生存挑战,折射出版业在流量时代的精神属性与商业化张力。
最后,对话回归个体身份反思。参与者结合自身经历,剖析地域标签的流动性,并引申至台湾眷村文化、美国少数族裔等跨地域比较,强调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历史叙事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