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五代辈分的命名被指与清朝皇室成员密切相关。冯宁提出,“玉字辈”人物如贾黄、贾兰等,原型取自乾隆皇子名字。例如,贾黄对应乾隆长子永煌(1728-1750年),其身份与小说中“黄大爷”的排行一致;贾兰则映射次子永琏(1730-1738年),两者均属嫡子且排行第二,暗合清朝立储制度。
书中贾府祭祀名单的嫡庶区分,呼应了清代宗法制度。贾丛、贾敛因嫡子身份参与祭祖,而庶子无此资格,这与《礼记》中“庶子不祭祖”的记载相符。此外,贾代善这一角色被认为原型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亲王,进一步强化小说与清皇室的关系。
成书时间推测方面,因乾隆第七子永琮(1746-1747年)被写入小说,可推断《红楼梦》创作不早于1746年。其他如废太子胤礽嫡孙永琛(贾琛)、胤禛嫡孙弘暦(贾恒)等角色,均被解读为作者有意影射康熙、乾隆两代皇家嫡系子孙。
红学研究争议集中于人物与历史原型的对应关系,如“永琪”是否映射“贾琪”等细节尚存疑。尽管如此,这一视角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了新方向,认为小说深层隐写清朝皇家权力更迭与宗法制度,成为红学考据的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