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导火线与阵营对立
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一战导火线事件,奥匈帝国宣战塞尔维亚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参战。同盟国阵营(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与协约国阵营(英、法、俄、美、日等)形成对立。意大利因利益考量从同盟国转向协约国阵营,日本则以英日同盟为借口侵占德国在华势力。
帝国主义经济矛盾与全球霸权争夺战
战争根源在于列强经济不平衡与帝国主义经济矛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亚非拉殖民地被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冲突激化。各帝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及争夺全球霸权,引发世界级战争。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本质是利益再分配,新兴强国要求利益与实力匹配,而老牌列强不愿轻易让步。
战争影响与美帝霸权崛起
一战导致6500万人参战,超千万人丧生,经济损失严重。尽管战争是否必然可避免存在争议,但利益矛盾难以调和:新兴国家不满现有经济秩序,传统强国拒绝无代价割让利益。美国借战争后期介入成为关键力量,其战后地位提升为美帝霸权崛起奠定基础。若无一战,全球格局或不同,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仍可能推动美帝通过其他路径实现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