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车辆启动需“发轫”,轫是夹在车辀下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块,移开轫后车辆方可行驶。这一机制体现了古代车马设计的实用性。
辕为连接车轴的长杠,后端接轴,前端延伸至车舆前,专用于大车;轴则是小车单根架于车舆中央的部件。两者虽均为车杠,但结构与应用场景不同。
大车前部架于马颈的横木称“轭”,对应小车同类部件则称“衡”。轭与衡均为固定马具的关键部件,区别在于适用车型。
古代三或四匹驾马中,中间马称“驸”,左右两侧为“骖”;另有说法称左骖右为“騑”。分类标准反映对马匹协同驾车的系统认知。
乘车以左位为尊,主人居左,御者居中,右侧“参乘”(车右)负责护卫。兵车中若有主帅,则主帅居中执旗鼓,御者居左,车右护主;普通兵车则由御者居中,左右士兵分持弓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