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引发美国应对危机
中国对七类中重度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导致美国面临稀土供应链困境。美国军工装备如F-35战斗机依赖稀土材料,每架需消耗近半吨稀土,87%的军事装备供应链涉及稀土加工。此举迫使美国寻求替代方案,包括争议性的美国深海采矿计划。
美国深海采矿计划的技术与法律挑战
美国计划在太平洋5500米深海开采多金属结核资源,但面临技术、生态风险及国际法违规争议。深海采矿需承受550个大气压,成本为陆地开采的300-500倍,且可能破坏海底生态系统。联合国及中国、俄罗斯等国谴责其违反国际海底资源共同继承原则。
美国其他稀土获取途径的失败尝试
除深海采矿外,美国尝试与蒙古、乌克兰及格陵兰岛合作开发稀土,但均因地缘政治或资源控制问题受阻。例如,蒙古稀土需经中俄运输,乌克兰矿藏位于俄控区域,格陵兰岛开采面临生态与主权争议。
稀土冶炼核心技术成关键瓶颈
即便美国获取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仍需依赖中国稀土冶炼核心技术提纯。中国占据全球85%的冶炼产能,2023年99.7%的美国稀土矿需出口至中国加工。马斯克曾指出,稀土加工能力才是供应链核心,凸显中国不可替代性。
中美战略资源博弈的深层影响
美国通过国内法授权深海采矿的行为被批为“战略失序”,暴露其工业体系短板。中国以稀土出口管制反制技术封锁,标志着战略反制升级。这场博弈不仅涉及资源争夺,更折射出国际秩序与生态保护的复杂平衡。
130xxxx6069:分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