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近期为获取美国提供的10枚爱国者防空导弹,采取了一系列争议性行动。首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迫于美国共和党压力,撤换驻美大使马尔卡罗娃,理由是其与民主党关系过密。这一政治表演行为暴露了乌克兰对美国导弹支持数量的高度依赖,以及为讨好美国不惜牺牲外交稳定的态度。
其次,泽连斯基以俄乌战俘交换未完成为由,单方面暂停与俄罗斯的谈判。争议焦点围绕乌克兰拒收士兵遗体事件展开,俄方称已交还6000具遗体,但乌方因抚恤金负担过重而拒绝接收。同时,俄媒指控乌克兰火化士兵遗体以掩盖伤亡数据,导致乌军遗体争议进一步激化,削弱了政府宣称的“为国家而战”的正当性。
最后,乌克兰为迎合美国,无端升级对华制裁,以“向俄提供无人机零件”为由冻结五家中国公司资产并撤销执照。此举与其此前违约中企收购马达西奇公司事件一脉相承,均以损害中方利益为代价换取美国支持。尽管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坚持中立立场,但美欧仍借机炒作所谓“偏袒俄罗斯”的指控,而乌克兰则成为美国以色列军事援助对比下的次要角色。乌克兰政府为短期利益牺牲国际信誉的行为,恐将面临长期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