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以武立国的传统源于陇西李氏家族的尚武家风。陇西地处农耕与游牧文明交汇带,长期受匈奴袭扰,形成了尚武好斗的民风。李渊家族承袭这一传统,在隋末乱世中凭借军事优势迅速崛起,建立唐朝。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展现卓越军事才能,其《秦王破阵乐》成为唐王朝赫赫武功的象征。
唐朝鼎盛时期,军事扩张达到中原王朝新高度,唐军先后攻灭突厥、薛延陀等草原汗国,唐天子获“天可汗”尊号。波斯王子求援时,唐帝国在伊朗境内设立波斯都督府,展现对西域的影响力。外交使节王玄策借兵灭中天竺的传奇事迹,更彰显了盛唐的强盛与自信。
王昌龄作为盛唐边塞诗人代表,早年试图通过军功建功立业,后转投科举制度,考中进士并任官职。因性格刚直屡遭贬谪,其《芙蓉楼送辛渐》以“一片冰心”明志,体现文人风骨。被贬龙标期间,他创办学工教化民众,安史之乱时北上途中遇害,成为千古谜案。其好友高适在平定叛乱中间接为其伸冤,实现了边塞诗中保家卫国的理想。
唐王朝的武力扩张受限于农耕文明生产力,至玄宗时期渐显颓势。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创作,既映射了王朝的辉煌武功,也记录了文人志士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