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5 策兰篇第四|语言和时间的地貌:策兰的晚期作品《呼吸结晶》

所属专辑: 抑扬格
最近更新: 11小时前时长: 01:25:04
抑扬格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犹太裔德语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 1920—1970)以其早期作品闻名于世,他最著名的诗作《死亡赋格》(参见我们的第三期节目)也是他决定成为诗人后不久的作品。而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关注策兰晚期的风格转变。他的组诗《呼吸结晶》出版于1965年,在《死亡赋格》成诗的二十年后。策兰曾说这组诗为他“重新打开了作诗之路”。在这组诗中,策兰放弃了他早期流畅如歌的语言,转而用一种晦涩而致密的语言写作;或许正是因此,这组诗才历来为评论家们所注意,著名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00—2002)也曾专门为它写过解读。

《呼吸结晶》是一组包含了21首诗歌的组诗。它最开始以典藏版发行,书中配有诗人妻子吉赛尔·莱斯特朗奇(Gisèle Lestrange,1927—1991)的版画作品;诗人曾坦言,这组诗是从吉赛尔的画中起源的。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关注四个问题:第一,应该如何解读这组诗晦涩而致密的语言?第二,策兰在这组诗中大量使用的地理学与地质学术语想表达什么?第三,贯穿这组诗的两个人称“我”和“你”分别指谁?以及第四,什么是“呼吸结晶”?这些仓促的介绍性讨论并不能涵盖每一首诗,也没有达到很完善的结论,但我们希望它们也能为听众朋友们打开一条读诗之路,帮助大家走向、走进策兰的诗作。

我们自己准备的《呼吸结晶》的译本可见于「抑扬格播客」微信公众号文章,欢迎查看!

播客中提到的褶皱的图片可见于shownotes末尾。

【本期主播】

昱彤,德语哲学研究者。
安迪,前德语文学研究者。


【时间线】

01:22 我们为什么选择《呼吸结晶》?
03:57 《呼吸结晶》简介及其创作背景
07:08 什么是策兰的“晚期风格”?

09:38 第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这组诗的语言?
10:01 阅读中的解释学循环
11:49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中的第一首
12:15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中的第一首
12:37 策兰的“组诗”(Zyklus)概念
13:30 组诗中“雪”的含义与语义学-密码学的解读
16:35 策兰的诗学:词语是有身体的
20:23 如何从内部解读《呼吸结晶》:注意词语之间的关联,展开每个看似漫不经心的词
23:18 策兰对尼采《善与恶的彼岸》的指涉
25:06 组诗第一首的最后四行:如何理解树叶的尖叫?
27:42 策兰本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解读他的诗:组诗第十四首
28:05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第十四首
28:38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第十四首
29:11 解读组诗第十四首:策兰邀请我们“反复去读吧”

31:25 “灰色的语言”:策兰晚期诗歌中的科学术语
32:44 第二个问题:地质学术语在《呼吸结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3:12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第十八首
33:40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第十八首
33:56 解释组诗第十八首中的诸多地质学术语
40:53 地质学术语表达出的暴力与苦难
42:42 为什么“北方真实,南方明亮”?联系组诗第四首“未来以北”
44:03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第四首
44:16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第四首
44:22 对组诗中地质学术语的总体解读:时间的地貌
45:22 “未来以北”:未来在明亮的南方,我们在真实的北方
47:01 “裂隙玫瑰图”:诗歌生长在时间的裂隙中
47:50 “放逐”:策兰书写他受迫害的经验
50:17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第十九首
50:49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第十九首
51:41 解读组诗第十九首
53:46 “火山”的文学史指涉:歌德与“水成说”
55:47 策兰将地质现象与词语相关联:策兰的诗学战争
57:38 “火山口”:策兰向往的诗学起源(勘误:德语的Krater和英语的crater都没有“摇篮”的意思,这里是主播记错了)
58:59 总结策兰的地质学术语使用:话语会塑造时间的地貌,话语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对未来的想象,策兰试图用他的诗歌捍卫他看来真实的时间地貌

1:00:33 第三个问题:谁是我?谁是你?
1:00:58 回顾诗中的“我”和“你”
1:02:15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第二十首
1:02:39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第二十首
1:03:18 “你”的真实和“我”的诞妄
1:04:35 对于“我”和“你”的不同的可能理解方式
1:06:30 伽达默尔对“我”和“你”的理解,策兰的颠倒的神学
1:08:19 超越对“我”和“你”的具体理解,关注你与我之间的伦理关系

1:11:30 最后的问题:什么是“呼吸结晶”?
1:12:30 昱彤德语朗诵组诗最后一首
1:13:09 安迪汉语朗诵组诗最后一首
1:13:45 解读组诗最后一首
1:17:58 策兰诗学中“呼吸”与“诗”的关系
1:19:05 “呼吸结晶”的两面:生命与苦难
1:19:32 策兰的诗作为一种生命写作,反对造作的文学
1:20:45 《呼吸结晶》与《红楼梦》:策兰的诗学抗争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策兰作品:

  • 《呼吸结晶》(Atemkristall
  • 《黑雪花》(Schwarze Flocken
  • 《密接和应》(Engführung
  • 《子午线》(Der Meridian,欢迎关注我们的第六期节目!)

其他人物及作品:

  •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谁是我,谁是你》(中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陈早译
  • 杜甫(712—770),《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善与恶的彼岸》
  •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论花岗岩》(Über den Granit)——勘误:歌德谈的是花岗岩而不是大理石
  • 亚历山大·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德国博物学家、地理学家
  • 廖伟棠(1975—),香港诗人
  • 曹霑(1715—1763),《红楼梦》


【音乐、插画来源】

封面设计:Chai
音乐:Franz Schubert, Drei Klavierstücke, i, D. 946(演奏:张础禹)


【关于我们】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小红书:@抑扬格播客
邮箱:yiyanggesudio@outlook.com

【本专题节目表】

策兰篇第一|保罗·策兰,在语言的疆界上流亡(已发布)
策兰篇第二|保罗·策兰,巴黎和耶路撒冷的陌生人(已发布)
策兰篇第三|死亡的赋格?死亡的探戈?大屠杀中的诗与歌(已发布)
策兰篇加更|《死亡赋格》的孪生作?魏斯格拉斯的《他》(已发布)
策兰篇第四|语言和时间的地貌:策兰的晚期作品《呼吸结晶》(本期节目)
策兰篇第五|头足倒置的诗学:走在《子午线》上(8月6日)

▲ Geologic Folds in the Lower Ugab valley in Namibia,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