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章以“大学之道”为核心,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纲领,强调通过弘扬光明的品德、革新民心,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文中指出,实现这一目标需经历“知止—定—静—安—虑—得”的渐进过程,并遵循本末终始的哲学逻辑,即明确事物的根本与枝节、起始与终结。
围绕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文章系统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路径。从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出发,到培养真诚意念与端正心态,最终以修身为根本原则,逐步扩展至齐家治国的实践路径和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纲领。作者强调,若忽视修身之本,则无法实现家国天下的有序治理,印证了“厚此薄彼则失其道”的深层逻辑。
全文通过“修身为本”的思想,贯通个人德行与社会责任的关联,揭示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功业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既包含对至善境界的追求,也涵盖具体实践的层级规划,最终形成“德治天下”的经典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