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六章阐明治国与平天下的关联,强调统治者需以德行为本,通过“尚老老”“尚长长”等教化实践奠定民心的教化基础。邪举之道的层级规范体现上下、前后、左右关系的相互作用,要求为政者遵循伦理秩序以维系社会稳定。
文中指出,德行的立身之本是治国根基,有德者方能聚人、有土、生财。财富的义利之辨明确“德为本,财为末”,批判逐利失德将导致国运衰败。引用《康诰》《楚书》等典籍,重申治国当以义利之辨的治国原则为导向,避免因贪财而失民心。
最后强调治国者需明辨善恶、任贤远佞,以忠信为大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警示国家不可逐利而应以义为利。掌国者若纵容小人聚敛财用,终将危害社稷,唯有坚守以义为本的治国理念,方能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