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二章强调君子修身成德的实践路径,以“勿自欺”为核心警示,主张摒弃虚伪,如厌恶恶臭、喜好美色般真实直面本心。通过谦逊自省的内在修养,君子能克服私欲之“毒”,与小人的闲居放纵形成鲜明对比。小人遇君子后虽掩饰恶行,然内心之伪终无所遁形,印证德性需内外一致,“成于中,行于外”。
曾子以“心广体盘”描述德性圆满的状态,引《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阐明道学与自修的关联。道学需严谨探讨,自修则如雕琢玉石般持续磨砺,最终达至“色现”“德威”的境界,彰显明德新民的思想根基。商汤“日日新”的革新理念与周邦“其命维新”的典故,进一步强调君子修身当“无所不用其极”,追求德性精进。
文中引《诗经》“知其所止”论述人生定位的重要性。黄鸟择栖于丘隅,人更应明确自身角色:为君者以仁为本,为臣者以敬为纲,为子者尽孝,为父者守慈,交友则重诚信。孔子指出“听讼无讼”的终极目标在于消除纷争根源,使“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此即“知本”之道的实践,亦是修身的根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