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高中辍学后,被亲戚安排农村相亲,面对卖猪肉、贩羊皮等“能过日子”的相亲对象,她因不愿将就而拒绝,被贴上“眼光高”的标签。其间有人介绍年长追求者,如四五十岁的独眼建材老板,但年龄差距和身体缺陷让她无法妥协。
她辗转乌鲁木齐打工,经历河南假钞贩子、深山货车司机等现实困境下的恋爱,因经济压力或年龄悬殊无疾而终。成为公务员后,相亲对象更注重现实条件,但李娟因工资微薄、需照顾90多岁外婆等家庭责任,仍难遇合适伴侣。短暂网恋和29岁在南京的恋爱,最终也因现实矛盾告终。
回到新疆后,李娟通过牧场系列文学创作改善经济,在乡村生活里购置房产,与母亲安稳度日。面对泥瓦匠的提亲,她选择接纳遗憾,不再强求爱情,转而珍惜当下温暖。从辍学、职业变迁到情感妥协,李娟始终未丢自我,最终在新疆乡村安稳生活中,领悟到爱情并非人生必需品。
馠: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