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在探讨嫉妒的心理学特征时指出,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欲,其负面影响常通过对他人的显耀荣华产生敌意投射。当个体目睹他人成功时,内心的权力焦虑与心理补偿机制易被触发,尤其当自身处于无德之人的行为模式或缺乏德行支撑时,这种情绪更为尖锐。
分析易受嫉妒的人群发现,贵族中人、残疾之人和浮躁虚荣者更易陷入嫉妒。贵族中人对新晋者的成功感到威胁,认为自身地位被削弱;残疾之人因无法弥补缺陷,常通过贬低他人获得心理平衡;而浮躁虚荣者因过度追求出人头地,反而暴露更多被超越的弱点。
针对如何减少嫉妒,培根提出德行的社会意义在于让成功显得理所应当,而逐渐升高的成功策略能降低他人敌意。例如,将成就与劳苦或风险关联,可引发同情而非嫉妒;以朴素坦白的处世智慧面对地位,避免傲慢态度,能减少外界对其显耀荣华的过度关注。
最后强调,与其关注他人所得,不如专注自身成长。当个体内心足够丰盈,外界的光芒便难以刺痛其心理防线,这正是化解情欲负面影响的核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