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但面临劳动力短缺和资本不足的双重困境。专栏作家泰吉·帕里克指出,美国劳动者普遍不愿投身制造业,而投资者因缺乏政策保障对回流持观望态度,导致这一计划难以落地。以造船业崩塌为例,美国曾凭借二战期间高效产能领先全球,但如今产能仅为中国的1/236,反映出其制造业空心化的深层矛盾。
美国金融立国战略加速了经济向虚拟经济倾斜,资本更青睐金融投机而非实体制造。例如,波音公司因过度追求股东利益而牺牲质量,暴露了制造业文化异化的后果。同时,全球化供应链布局使得单一国家难以重建完整产业链,进一步制约制造业回流。
尽管特朗普提出重振造船业,但依赖日韩技术和对中国船舶加征服务费的做法,无法解决本土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问题。德国依靠教育投入培养技术人才的经验表明,劳动力素质是制造业复兴的关键。然而,美国若依赖人工智能发展实现无人工厂,可能加剧就业矛盾,且技术成本与压低制造成本的目标相悖。
对中国而言,保持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优势需平衡劳动者技能提升与成本控制,避免重蹈美国覆辙。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困境,本质上是资本逐利导向与经济结构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难以通过单一政策逆转。
断链条猢狲:制造业确实辛苦,我们工人也想轻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