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温度与湿度条件适宜蚊子繁殖,导致叮咬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郑州市疾控专家指出,蚊虫叮咬不仅引发皮肤不适,更可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乙脑病毒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幼猪为主要传染源,人体感染后可能出现隐性感染或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等,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25%-30%,幸存者常遗留痴呆、瘫痪等后遗症。
疾控数据显示,乙脑发病呈现季节性与年龄相关性,7-10月为高发期,近年来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上升,65-69岁群体尤为突出。预防乙脑需采取综合措施:适龄儿童应接种乙脑减毒疫苗,其他人群可自愿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日常需加强防蚊灭蚊,如使用蚊帐、纱窗、驱蚊剂,并减少与牲畜接触;居住环境应远离猪牛饲养区域。
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乙脑高发群体需提高警惕。若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乙脑早期症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通过科学防范与疫苗接种结合,可有效降低乙脑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