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提供“付费共享办公服务”的机构,被称为“假装上班公司”。这类机构以每天30元的价格出租工位,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吸引待业者、创业者或需要临时办公场所的人群。部分场所还提供午餐和直播间,形成类似“工位租赁服务模式”的共享办公环境。
从法律性质分析,用户与机构之间属于“工位短期租赁协议”,不构成“非正式用工关系”。机构不发放工资或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仅为租赁关系。但部分机构提供“虚构劳动关系参保”服务,通过伪造材料代缴社保并收取手续费,涉嫌违反社会保险法。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行为属于“骗保行为法律后果”,可能面临行政罚款或刑事处罚。
对于社保代缴、伪造实习证明或工资流水等行为,可能触发“伪造证明刑事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虚构劳动关系骗保可处行政拘留及罚款;若涉及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则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此外,用户需警惕在共享办公场所可能涉及的隐私泄露或参与非法活动等“法律风险”。
专家提醒,此类机构若合法注册且仅提供工位租赁,本身不违法。但用户应避免参与违法经营,并注意区分租赁服务与劳动雇佣的边界,以规避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