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肝最喜欢的一个穴位,比逍遥丸名气更大,大补肝血,肝好一切都好

所属专辑: 艾灸治病108招
主播: 冯名雨
最近更新: 9小时前时长: 10:15
艾灸治病108招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肝血不足症状表现

# 太冲穴按揉方法

# 三阴交补肝血作用

# 肾俞穴艾灸调理

# 肝气郁结疏通技巧

# 补肝血穴位调理

# 肝经穴位按摩步骤

# 肝血不足艾灸疗法

# 肝血不足月经问题

# 肾精不足肝血关联

肝血不足症状与关联问题
肝血不足可能导致眼干、视力模糊、肋骨胀痛、月经量少或延迟、腿沉脱发等症状。凌晨1-3点易醒、指甲脆弱、经期血块等也是肝血不足的典型表现。肝血不足常与肝气郁结和肾精不足相关,需综合调理。
肝血调理三步法
1. 太冲穴按揉方法:位于脚背第一二趾缝凹陷处,按摩可疏通肝气郁结。用艾草精油点涂后搓揉或向脚趾方向推压,缓解肝气淤堵,为补血提供通道。
2. 三阴交补肝血作用:内踝上三寸处,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点。晨间9-11点按摩或艾灸可促进脾化血、肝藏血,改善月经不调和血虚问题。
3. 肾俞穴艾灸调理:腰部第二腰椎旁开1.5寸,艾灸前需搓热腰背以疏通淤堵。温灸肾俞穴可固本培元,强化肾精转化为肝血的源头,避免“补而不存”。
操作要点与周期
需先通肝气再补肝血,最后固肾精。每日花10分钟按摩穴位,配合艾灸温补,坚持40天可见明显改善,如眼干减轻、睡眠安稳、经期顺畅等。月经后7天加强三阴交调理,可加速肝血回补。
术语与原理说明
“人卧血归肝”指睡眠时血液回流滋养肝脏;肝血不足需兼顾脾的运化和肾的藏精功能。穴位按摩结合艾灸可避免单纯食补的滋腻问题,通过疏通管道、补充原料、建立存储的步骤实现长效调理。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