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南,1949年去台湾,1996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五十余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为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
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出汗
望眼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也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 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洛夫的《边界望乡》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
湖南衡阳是洛夫的家乡,洛夫念湖南岳云初中时就开始写诗,跨出了闯荡七十余年诗歌江湖的第一步。晚年,洛夫又举家移居加拿大,洛夫在温哥华的书房叫做“雪楼”,因为雪花在落地前都是漂泊无定的状态,2000年洛夫在温哥华完成的《漂木》震惊华语诗坛。
从台湾到温哥华,洛夫离他的家乡越来越远,乡愁也越来越浓,他的精神苦闷心中,写诗变成了唯一的宣泄管道,洛夫把他在台湾时期的怀乡之诗分为两类:一类为亲情上的怀乡,是小乡愁;另一类是抒发对被迫割断血脉的和文化母体悲伤,是文化历史上的大乡愁,更广泛,也更有力量,《边界望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1979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洛夫去做访问,那时余光中先生在香港教书,他开车带着洛夫去了香港和深圳的交界地落马洲,洛夫说,从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故国的河山,就是过不去,就是有家归不得,那种心情非常痛苦,非常难过。
人们说洛夫是用伤口吟唱的诗人,那这首《边界望乡》就是他对家乡恋而不能回的伤口,化成文字勾起了无数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