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现状与影响
日本大米价格创下1971年以来最大涨幅,五公斤装售价达4268日元(约215元人民币),部分民众被迫分食米饭,茨城县频发大米失窃案。美国市场销售的日产大米价格仅为日本本土一半,引发民众对储备米流向的质疑。
政府归因与深层矛盾
日本政府将米价高涨归因于2023年极端高温导致水稻欠收及旅游业复苏推动餐饮需求激增。但专家指出,这是数十年不合理农业政策的后果,包括限制进口与人为减产政策。
政策干预与市场失衡
自民党长期以保护农民名义限制大米进口,2024年进口关税仍高达227%。政府通过减产补贴诱导农民休耕或转作,表面为防止过剩,实则为利益集团控制供应提供便利,导致农户破产激增。
农协垄断与储备难题
日本农协垄断约90%大米交易,通过低买高卖牟利。尽管政府投放储备米,但截至4月末仅7%流入零售市场,其余流向不明,暴露流通环节的利益捆绑问题。
农业人口危机
日本农户平均年龄超70岁,2024年停业或破产数量创历史新高。老龄化与政策打击导致未来5-10年农户数量锐减,进一步威胁粮食供应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