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特朗普政府)近期针对哈佛大学颁布禁令,要求其停止招收国际学生,并强制现有国际学生转学。哈佛大学对此提出诉讼,强调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侵犯了高校学术独立性,并威胁到国际学生的权益。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院校迅速响应,宣布为受影响的哈佛国际学生提供无条件录取通道,凸显全球教育界对此事的关注。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打压被分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部分。哈佛作为自由派思想阵地,长期支持多样性、平等包容(DEI)项目,并在巴以冲突中声援巴勒斯坦,引发保守派不满。特朗普政府以“反犹主义”为切入点,要求哈佛提交学生活动记录、关闭DEI项目,并引入外部审计,试图重塑高校意识形态格局。
哈佛大学凭借雄厚资金(超500亿美元捐赠)和历史底蕴(早于美国建国)选择强硬应对。法律界人士及联邦法官支持哈佛立场,马萨诸塞州法院已颁布临时限制令,暂停签证限制措施。然而,特朗普政府通过冻结拨款、威胁撤销免税地位等手段持续施压,试图削弱哈佛的抵抗能力。
美国社会对此事件态度分裂。部分民众支持特朗普的民粹主义立场,认为精英高校脱离公众利益;另一些人则担忧学术自由受政治干预。这一冲突折射出美国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撕裂,涉及宪法原则、党派对立及民粹与精英价值观的碰撞。未来走向或将取决于司法裁决与公众舆论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