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网红张雪峰在2025届高考志愿填报直播中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称自己“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并哽咽落泪引发热议。其暂别行为被解读为转型或避风头,时机恰逢教育部门整治高价咨询、渲染焦虑的敏感期。张雪峰因“填报改变命运”理念走红,但争议不断,包括贬低文科专业、强化唯就业论等言论,甚至被起诉人格贬低。
张雪峰从普通教师转型为商业精英,创立公司“风雪未来”,推出高价志愿填报套餐,涵盖升学规划、实习就业等业务,搭建起教育商业帝国。其商业模式依赖制造话题吸引流量,与教育公益属性形成冲突,加剧争议。
教育焦虑与志愿填报市场的膨胀密切相关。尽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但就业压力和结构矛盾仍推动家长对高价服务的需求,市场规模预计超10亿元。然而,标准化填报策略易引发从众推荐,忽视学生个性,导致专业填报踩踏现象。
深层矛盾源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工科理科化现象普遍,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专家指出,志愿填报应注重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理性规划未来,而非依赖功利化模板。
张雪峰事件折射出教育商业化与公益性的冲突,以及社会对就业焦虑的复杂态度。其暂别后的动向,仍将持续牵动公众对教育公平与市场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