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作为明初文臣之首,早年以才华闻名,却因洞察元朝衰败而隐居。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宋濂受邀出山,成为太子朱标的老师,并主导编修《元史》等重要文献。他以“温树”典故自省,行事低调谨慎,深得朱元璋信任,参与制定国家礼仪制度,堪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洪武十年宋濂退休时,朱元璋以诗相赠,暗示其远离朝政。然而胡惟庸案株连事件爆发后,宋濂因孙子涉案被牵连,太子朱标跳水求情未果,最终在马皇后劝谏下免死,发配四川病逝。宋濂临终前留下遗言,体现其通透心境,但悲剧根源在于朱元璋的猜忌与帝王权术。
明孝宗时期宋濂恢复名誉,但其遭遇折射出明朝君主专制对功臣的残酷。崇祯帝亡国反思时,未能意识到朱元璋滥杀政策埋下的隐患,最终导致臣僚离心。宋濂之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成为明朝君臣关系与政治生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