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启动需按步骤严格执行。检查准备是启动前关键环节,需全面检验新装或大修后的锅炉。上水温度控制要求水温不超过90°C,与桶壁温差低于50°C,防止热变形;夏季上水时间不少于1小时,冬季需2小时,冷态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后停止,避免热胀冷缩导致水位异常升高。
烘炉操作步骤针对新装或长期停用锅炉,通过缓慢加热烘干炉墙、炉壁,避免直接点火导致开裂。烘炉需在上水后进行,确保管壁内有换热介质保护。煮炉化学清洗在烘炉后期进行,利用化学药剂清除管道内杂质,提升蒸汽品质。
点火升压顺序需严格遵循“先送风→投入火炬→送入燃料”流程,防止炉膛爆炸。点火失败后需重新通风再操作。强制流动受热面(如省煤器、过热器)需通过循环管路冷却,避免干烧损坏。
锅炉运行期间需监督水位、气压及燃烧状态。水位允许波动范围为±50mm,低负荷时稍高水位,高负荷时稍低水位。正常停炉操作流程包括停燃料、减送风、自然降温,4-6小时内紧闭炉门,18-24小时后水温降至70°C以下方可放水。
紧急停炉安全措施要求立即停燃料并灭火,炉膛严重缺水时严禁补水或快速降压,防止爆炸。停炉后需通过压力保养、湿法保养等方式进行锅炉停炉保养,延长设备寿命。真题案例中强调烘炉需在上水后进行,并气前需调整气压低于母管压力,省煤器再循环阀在点火期间需开启以保证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