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引发火灾爆炸的关键在于电气引燃源,包括危险温度和电弧和电火花。危险温度的产生条件涉及短路、接触不良、过载等。其中,短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平方成正比,是核心考点;长时间过载危险温度形成需特别注意,瞬时过载或额定运行不会导致危险温度。不同材质导线连接处可能因铜铝导线电化学腐蚀现象导致电阻升高,引发局部过热。此外,电动机堵转或散热不良导致过热风险(如散热油管堵塞)也是危险温度的典型来源。
危险环境需按爆炸危险环境划分原则分区,重点掌握分区定义及划分依据。防爆设备分类与标志是核心内容,需结合设备类型(如隔爆型、增安型)和标志(如Ex)进行匹配。防爆线路安全技术要求强调线路的密封性、材质选择及安装规范,避免电火花或高温引发爆炸。
消除或减少危险物质是首要原则,例如控制可燃物堆积。电气设备接地接零措施可防止漏电或静电积累,需关注接地电阻标准。对于特殊场景(如电动机运行),需避免铜铝导线电化学腐蚀现象,采用过渡接头降低风险。机械故障(如连轴节脱落)需区分空载与负载状态,错误判断可能导致误判危险温度来源。
考试高频点包括电弧和电火花的归类(工作火花与事故火花)、危险环境划分原则,以及防爆设备选用逻辑。需警惕命题陷阱,如“连轴节脱落导致负载转矩过大”的表述错误,实际应为空载状态。此外,长时间过载危险温度形成与瞬时过载的区分、电化学腐蚀现象的机理均为易混淆考点,需结合实例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