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25精讲课】第二章16.电气防火防爆(三)

主播: 七妹助考
最近更新: 7天前时长: 27:19
注安师 技术 精品课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危险物质性能参数

# 爆炸危险环境分区标准

# 爆炸环境释放源特征

# 爆炸环境通风条件影响

# 危险物质分级分组规则

# 最小点燃电流比定义

# 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原理

# 爆炸极限计算方法

# 爆炸区域划分核心原则

危险物质的性能参数和分级分组是爆炸防护的基础。危险物质分为矿井甲烷、爆炸性气体/蒸汽/薄物、粉尘/纤维三类,其中气体类进一步细分为2A、2B、2C级,粉尘类分为3A、3B、3C级。性能参数包括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和引燃温度,爆炸极限的危险度计算(爆炸上限-下限/下限)是判断危险性的关键指标。
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依据释放源特征、通风条件和物质性质。气体/蒸汽环境分为零区(持续存在)、一区(周期性出现)、二区(偶然出现);粉尘环境对应为20区、21区、22区。例如,密闭容器内气体环境为零区,粉尘取样点周边为22区。释放源等级(连续级、一级、二级)直接影响分区判定。
通风条件对危险等级调整起重要作用。良好通风(浓度低于爆炸下限1/4)可降低分区等级,但仅允许单级调整。局部机械通风能针对性降低特定区域风险,而障碍物或死角需提高危险等级。爆炸区域划分遵循释放源优先级,结合通风效果和防护措施(如防火墙)缩小爆炸范围,确保防爆设备匹配实际风险。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