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覆盖55个品种,吸引超400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通过规则优化,聚焦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和防围标四大方向,推动药价回归合理价值。
在稳临床方面,首次引入医疗机构品牌报量机制,77%的报量精准匹配医疗机构认可的品牌,同时将报量的60%-80%作为约定采购量,保障临床需求与供应稳定性。针对儿童用药需求,放宽儿童用药剂型放宽标准,鼓励小规格口服溶液等剂型供应。
保质量环节强化了药品质量监管强化措施,要求企业两年内无抽检不合格记录且符合GMP标准,中选药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覆盖原料、辅料及生产工艺全流程,防范因成本压缩导致的质量风险。
针对反内卷,集采规则调整报价锚点,设置异常低价报价限制,要求企业承诺不低于成本价,并需解释报价合理性。新增未入围企业复活机制,允许其以中选价补位,避免恶性低价竞争。
为防围标,新规将关联企业视作同一投标主体,并引入首告从宽机制,通过医药信用评价顶格处理严惩围标行为,违规企业将被禁止参与集采。
此次集采通过科学设计规则,平衡价格与质量,强化监管透明度,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负担的用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