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胶着,乌克兰近期调整战术,针对俄罗斯炼油厂发起系统性打击。通过低成本无人机蜂群突防与火烈鸟巡航导弹配合,乌军已瘫痪俄境内21座大型炼油厂,包括排名前十大炼油厂中的八座,直接导致俄成品油产能下降30%-42%,引发俄能源供应缺口扩大,多地加油站限购或关闭。前线装甲部队燃油告急,暴露出俄防空网稀疏漏风的致命弱点。
乌军的非对称打击策略以炼油厂为核心目标,既削弱俄军作战能力,又通过能源收入大幅下滑动摇其战争经济基础。例如,图阿谢普炼油厂遇袭后,国际油价暴涨3.2%;伏尔加格勒炼油厂爆炸导致南部燃料基地全面停产。此类低成本高收益袭击使俄罗斯每月额外支出数亿美元进口成品油,加剧外汇挤压效应。
俄罗斯虽采取加装防护网、分散防空力量等措施,但关键设备依赖西方进口,修复进度缓慢。莫斯科被迫实施汽柴油限购政策,民用油价上涨45%,战争代价内化引发民众不满。普京虽下令加强进攻以实现特别军事行动全部目标,但前线油料短缺与后方经济压力形成双重掣肘,局势正朝不利于俄方的方向发展。
国际观察认为,若乌克兰持续扩大战果,俄成品油产能降至30%,其国内外局势或面临颠覆性变化。美方恢复对乌军援并批准战斧导弹部署,进一步强化了乌军非对称作战优势。未来俄乌博弈焦点或将集中在能源设施攻防与国内社会稳定之间。
范巴斯滕梅西:如果俄罗斯对基辅、利沃夫的民生设施也以相同更大、更猛烈的方式打击,会是什么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