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48论民族哲学B

所属专辑: 中国力量
主播: 秦恪
最近更新: 2025-07-11时长: 16:23
中国力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民族哲学构成条件

# 哲学史延续基础

# 民族言语表达工具

# 哲学情感联系功能

# 理智情感双重满足

# 民族精神团结纽带

# 阶级哲学情感联结

# 物质论历史关联性

# 母民族哲学延续性

# 哲学概念翻译局限

民族哲学的构建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一是必须延续本民族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二是必须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表达。民族哲学并非简单复述哲学史,而是通过批判与创新形成新的哲学体系,但其根基始终与哲学史延续基础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民族言语表达工具,不仅是形式载体,更蕴含文化情感联系功能,直接影响哲学思想的传播深度与接受效果。
哲学概念因语言的多义性存在翻译局限,不同语言中同一名词的情感联想差异导致翻译作品难以完全传递原义。民族哲学通过母民族语言中的特定术语(如“道”“太极”),既能实现理智与情感双重满足,又成为民族精神团结纽带。这种情感联系使哲学超越纯粹理性范畴,成为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力量。
阶级哲学与物质论的历史关联性揭示了哲学的社会功能。例如,物质论通过反对宗教观念论,成为共产主义推翻旧制度的理论武器,其情感联结功能强化了阶级群体的精神团结。哲学名词的选择既需逻辑严谨性,也需兼顾其对特定群体的情感引导作用。
母民族哲学延续性强调哲学必须与民族历史自然衔接,而非生硬嫁接。新哲学体系需在旧哲学的自然演变中生成,其术语意义虽可能调整,但需保持文化脉络的连贯性。这种延续性不仅体现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更通过民族哲学构成条件与民族言语表达工具的双重作用,维系母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哲学生命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