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日常会友习惯在《鲁迅日记社交记录》中频繁体现,他常以饭局为媒介,将饭局社交意义融入思想交流。与友人畅谈时,他擅长以幽默或犀利的点评活跃气氛,认为这种互动胜于读书。不过,鲁迅对饭局的选择颇为谨慎,大多限于熟人圈层,尤其反感形式化的应酬,更重视与青年学生或故交的深度对话。
迁居上海后,鲁迅上海社交困境加剧,因政治环境险恶,他鲜少公开露面,但饭局仍成为主要社交活动。鲁迅北新书局纠纷曾因版税争议调解险些对簿公堂,后在郁达夫斡旋下化解。然而,与林语堂矛盾事件因误解导致两人决裂,成为其社交史中的遗憾。
鲁迅邀请东北青年萧红、萧军参加梁园御菜馆饭局,体现他对文学新人的提携。席间,他特意安排友人关照性格冲动的萧军,展现细致关怀。此外,鲁迅家庭聚餐风格以简朴为主,但对待友人到访时,他注重礼节,甚至为孩童准备礼物,彰显亲和力。
鲁迅在涉及原则问题时态度强硬。因《艺文杂志》工作餐冲突,他公开抵制生活书店撤换编辑的决定,愤然离席。这类事件反映其“文人不屈”的立场,即便在饭局上,他也将思想立场置于人情世故之上。偶有酒后展露豪迈一面,如举拳高呼“决斗”,为其内敛性格增添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