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隐藏式门把手遭吐槽,工信部出手,对此你怎么看?

主播: 宋先森
最近更新: 3小时前时长: 12:52
今日圆桌派|热点奇闻 评论解读 轻松表达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

# 安全冗余设计要求

# 断电车门失效风险

# 碰撞救援逃生阻碍

# 车门安全国标修订

# 科技感安全优先级

# 车门把手召回案例

# 应急机械内把手

# 隐藏把手风阻优化

# 车门交互体验设计

近年来,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凭借科技感和美观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但其使用问题逐渐暴露。部分车型在断电、碰撞等场景下出现车门失效风险,导致救援逃生阻碍。例如2024年山西问界M7事故中,因碰撞断电导致车门无法自动弹出,需破窗使用应急机械内把手;类似案例在雷克萨斯、特斯拉等品牌中也曾发生,引发对隐藏式把手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针对安全隐患,工信部启动车门安全国标修订,拟增加安全冗余设计要求,明确车门在断电或事故中必须保持可开启状态,并要求优化应急把手的识别标志。此次修订将填补原有标准对车门把手规范的空白,推动设计从追求科技感转向安全优先级。目前丰田等车企已因车门把手缺陷启动召回案例,涉及高温环境下车门锁止异常等问题。
行业内部对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存在分歧。比亚迪表示已参与标准制定并贡献安全方案;长城汽车则批评其重量大、密封性差,仅对风阻优化作用有限。部分车企尝试改进方案,如增加加热功能解决冬季冻结问题,但用户仍反映交互体验设计复杂,存在“找不着、打不开”的尴尬场景。分析指出,科技感与安全的平衡需回归以人为本,避免过度追求创新而牺牲基础功能。
随着国家标准修订推进,未来车门把手设计将更注重结构强度和操作逻辑,确保碰撞后门锁功能正常,同时规范安全标志可见性。这一调整标志着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中,正重新评估包括车门交互体验设计在内的产品重构方向,强调安全与实用性的核心地位。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