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创投市场里,“具身智能”的热度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根据投中嘉川CVSource的统计,2025年前8个月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达到了138起,其中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事件达到52起。仅在7月7日到13日这一周,就有6家具身智能的初创公司官宣了“亿元”级别以上的融资,分别是拿到近5亿元的星动纪元、拿到数亿元的云深处和跨维智能、拿到“亿元级”的小雨制造、超过1亿美元的星海图、完成1.22亿美元的它石智航。
除了初创公司融资,同一周,智元机器人收购了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7%股份,开启了“借壳上市”的讨论,大有“具身智能第一股”的劲头。几天后,宇树科技正式开启上市辅导,“具身智能第一股”成为了一个具体的话题。
按照行业习惯,这些案例、这些新闻、这些数字称得上一个“周期”、一场“潮”了。
但如果继续深挖,你或许优先感受到的情绪是:“急”。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明星公司,普遍都在今年前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2轮及以上的融资,以至于他们的融资轮次都显得很抽象。例如它石智航在7月拿到的这笔轮融资的定位是“天使+轮”——不带加号的“天使轮”发生在2025年3月,当时他们以1.2亿美元的规模创造了“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的最大融资额纪录”;星海图完成的是“A轮系列融资”中的“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这A轮系列融资从2025年初就已经启动,通稿称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3倍。
最新案例是智平方,2025年9月1日发布的新闻通稿显示,其半年内已敲定7轮融资,并且每轮融资的规模都能“达亿元”。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具身智能会热到这种程度?是谁在“急”?这么多的钱涌入,主要用在哪一方面?投资人们的“账”,又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算出来的呢?我觉得有必要邀请身处一线,参与了这波现象级融资潮的投资人,好好聊聊。
本期研讨会成员
2019年就开始投具身智能的、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 方正浩
投资人&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
00:45半年融三轮、估值涨5倍,具身智能太疯狂
04:29具身智能的核心是AI,不是机械
11:05其实2019年的“自适应”,就有“具身智能”的影子
14:39在越南建工厂,比用机器人划算吗?
拓展阅读
投中网,《连“徐大姐”都来投具身智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