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大荒最南端有不庭山,此地为戎水源头尽头,是极荒远之地。山中居住著三生果族人,其祖先为帝舜与妻子蛾蝗所生,族人皆姓姚,可驱使虎、豹、熊等四兽,具有独特的神话色彩。
不庭山区域存在一深潭,名为“渊四方”,其形四方,四角与外界连通。北接黑水,南连大荒,北侧称“少河之渊”,南侧名“重渊”,传为帝舜沐浴之地。因地域广袤,南北对同一渊的称呼不同,推测或与地理分隔相关。
大荒南经还提及成山与不姜山。成山为干水尽头,附近有寄予国,居民为专须后裔,以羽民国和卵民国闻名。羽民国人浑身生羽,卵民国人则通过产卵繁衍,凸显族群的特殊性。不姜山位于黑水尽头,周边有甲山、蒲山、纬山等连绵山群,西产丹砂,东藏玉石,形成复杂的地理网络。
文中对神话与地理的结合尤为突出,如三生果族的三身特征、渊四方的水域连接,以及卵民国的生卵习俗,均反映《山海经》融合自然与信仰的叙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