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木匠带领徒弟途经土城庙时,发现一株异常高大的树木。此树树荫可遮蔽数千头牛,树干需数十人合抱,枝叶高过山头数十尺,旁枝粗壮到足以造船。众人惊叹其规模,但木匠将士却对无实用价值的树木不屑一顾,认为其木质脆而不坚,造船易沉,制棺易腐,断言这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
徒弟不解为何轻视如此巨树,木匠解释表面现象下隐藏着本质缺陷:看似雄伟的树木因材质低劣,反因无用而获得生存优势,得以突破华而不实的巨树特征存活至今。他通过树木材质的深层分析,揭示道家思想的自然隐喻——事物价值需超越表象判断,无用之用恰是长久存在的关键。
文中进一步探讨树木生长逻辑:若木质真如所述脆弱,则难以支撑庞大躯干抵御风雨。结合其生长在庙宇旁的特殊环境,暗示可能存在文化禁忌因素,但核心仍围绕道家“不材之木”的哲学命题,强调观察事物应超越功利视角,避免被表象误导而做出错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