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纳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将工作日缩短至12小时以下会导致产品数量减少。然而,后续实践表明,机器和劳动力的弹性在强制缩短工作日后被激发,生产并未因工时减少而下降。例如,1847年后英国纺织厂的机器转速显著提升,异定纺纱机转速从每分钟4500转增至5000转,走定纺纱机从5000转增至6000转,生产效率不降反增。
蒸汽机技术的改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变革。1852年数据显示,经过构造优化,同额定马力的蒸汽机可提供比以往多50%的动力,耗煤量却减少。1850至1856年间,英国工厂纱锭和织机数量大幅增加,但所需额定马力反而减少,表明机器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工厂制度的扩展与工作机改良、制造方法革新密切相关。尽管工人数量减少,但制品量仍保持增长。工作日的缩短促使企业通过提高机器转速、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弥补工时损失,最终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越原有产量。这一过程揭示了工业革命中技术革新与劳动力弹性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