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向曹操呈递密信,提出讨伐关羽的军事请求,并强调需保密以防关羽防范。曹操召集群臣商议应对策略,多数臣僚主张保守机密,但董昭提出军事权变的合宜原则。他认为应当表面承诺保密,实则故意泄露密信内容,以此迫使关羽在樊城之围中分兵自保,同时令孙、关两军形成对峙消耗格局。
曹操采纳董昭建议,命徐晃执行密信泄露战略部署。徐晃将孙权书信射入樊城守军营地及关羽驻地,实现情报的双向渗透。此举措不仅加速樊城之围解除进程,更通过两贼对峙消耗战术为曹军创造战略优势。被围将士获知外援将至,士气得到显著提升。
关羽在江陵、公安防线自恃坚固,面对泄露的密信情报陷入战略困境。其犹豫撤兵决策导致战机延误,最终未能及时调整军事部署。曹操通过精准的军事权变应用,成功实现削弱孙、关两方实力的战略目标,为后续局势发展奠定基础。